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读书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4-04-15 11:54:06
读书的心得体会

读书的心得体会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书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读书的心得体会1

我觉得我和《窃读记》中的小作者非常相像。我也尝过这种窃读的滋味,但我的情况和作者有些不同!我是有条件看书。

每天晚上都得看一本书才肯睡觉。而且一看就是几个小时。而老妈就像是一个铁面无私的保安!经常来我的房间查看,看我到底睡着没有。只要一听到有脚步声,我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床头灯关了,再把书放在枕头底下,马上装做熟睡。等老妈一走,我就又把书拿出来,继续看。从此,我就练成了耳听八方的神功!所以我和作者一样,深深体会到窃读的滋味!但如果我正在无忧无虑地看书时,我就感受到智慧像奔腾的潮水一般,涌进我的大脑!再到第二天回忆片刻,就像被阳关晒过的小芽;刚洗过澡的婴儿;就像吃了一顿饱饭的乞丐……

一个字:爽!我把读书当成是玩,看见故事中有人欢喜有人忧,悲欢离合……我也会跟着哭笑,生气和高兴!看书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那快乐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懂得!

读书的心得体会2

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之一,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将书视作精神的食粮。学校布置了读专着谈体会活动,更让我与教育类书籍有了更深的接触。爱的教育这就是我读的其中一本。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所写的,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安利柯在一个学期中所记的日记,以及每月一次老师所讲的关于意大利少年的故事。 《爱的教育》中,同学朋友之间的友谊,兄弟之间的关怀,子女与父母之间伟大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天真无邪的心灵,处处为人着想的品格,知错就改的行为习惯,无一不冲击着我的心灵,洗涤着我的思想。

我是一口气把它读完的。我走进安利科的生活,目睹了他的生活,目睹了他和他的同学们是怎样生活、怎样学习的,是怎样去爱的,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生活的追求!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流泪,但是,我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么高,而是在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含散发出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真得很伟大。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 朋友间互相安慰……

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 东西啊!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帮助我、我多幸福呀! 而我做为一名小学教师,就更加要细心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孩子幼小的心灵还没有成熟,许多事情都不懂,做为老师更应该正确的辅导。

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爱,当你,我,他都能够感受那份极为普通的爱的时候,相信一定不会吝惜付出你的爱心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不是?

请你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每个孩子身上去吧。用心去爱,你会发现:在你教育孩子的同时,自己也会很快乐,如果你真心对待孩子,孩子也会永远健康快乐的成长。

读书的心得体会3

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机械拼凑,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两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一、万同勾起的回忆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后进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一路阅读中,我在问自己:如果万同是我的学生,我会怎么做,我相信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我也会如李镇西老师一样耐心细致地对待他,谈心,讲道理,但我会容忍他太多的反复吗?我想不会,我会伤心,会愤恨,会觉得万同是不可教育的学生,我自己已经尽了力,而"教育不是万能的"。

二、宁小燕:永远的遗产

如果说万同勾起的,是我心中永远的自责与痛,那么宁小燕,则给了我一份沉重的思考。宁小燕的故事让我流泪,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这样的惨剧。在我眼里,宁小燕是一把刀子,划开了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德育的"伪善"面孔!宁小燕以伪为真,活在一个虚幻的纯净的世界里,而这个世界注定要破灭的,这是宁小燕的悲剧,更是对教育的控诉。我们的教育,从来不乏善,不乏美,而唯独缺少的是一份真!我们的德育不是教育人的,而只是负责对万千现实进行议论,解释,树立无数无人瞅一眼的石像。而在今天,宁小燕们越来越少了!因为一个孩子,当他小学的时候,他可能就不会轻易相信什么了。这才是教育真正的悲剧,比宁小燕更让人感觉到悲哀。

当正直被嘲笑,当美好毁灭,当真诚被欺骗,当高洁死亡,我们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读李镇镇西老师的文章,让人震撼也让人忧虑!教育,不仅仅要从善开始,更要从真开始。

三、教育,仅有爱心是不够的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了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了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李镇西老师毫 ……此处隐藏6308个字……,更吸引人。作者注重炼字,长于绘景,善于对人物内心细腻的刻画。作品既波澜壮阔,又生动感人。

新月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她冰清玉洁、美丽聪慧又进步向上,仿佛一个天使。但她命运不济,在对爱情,对未来充满希冀中陨落了,令人泪下。楚老师与新月的爱是纯真的,坚毅的,堪比梁祝。

冰玉与子奇之间的爱,是战争催生的。虽不合人伦,然也合人情,也是对战争的无情控诉。

读书的心得体会13

“什么是正面教育“?这是书中曾提到的一个思考题,这本书虽说还未读完,但是对于这个思考题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这本书大体就两个核心问题进行探讨即:“什么是正面教育“和”怎样进行正面教育“。作为一个八零后,其实在我上学阶段接受的是非常”中国式教育“,传统教育观下的我从未体验过新型的教育理念。我在学生时代,印象最深刻的无非就是每次考试都想第一名,因为我知道,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师和家长高兴,其实说白了,不是为了我自己。为的是不想看到父母和老师脸上失望的表情从而做事小心翼翼。我想大部分90或是80年代的孩子都有相同感受。作为书中提到,正面教育不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去惩罚他们,而是要让孩子将每次错误都当成一次成长,在错误中学会经验。

但是正面教育并不是对于孩子的错误视而不见,而是通过这种方式使孩子不是因为害怕惩罚去改过自新,而是因为自身反思检讨去纠错改正。这不禁让我想到近代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的”自然后果律“,即:当儿童犯了错误或是过失时,不必直接制止或者惩罚他们,而是让他们体会到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和过失带来的后果。本书中提到的正面教育和卢梭的自然后果律虽不是完全一样,但是他们都是没有直接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去制止和惩罚。而是用另外一种方法引导。

所以,我认为,我们不管时作为家长还是教师,要将孩子堪称一个个体,将判断权和选择权交还给孩子,我们只需要稍加引导,他们就会有自己的想法,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成长。

读书的心得体会14

读完高尔基《童年》的瞬间,心中伴随着深深的叹息!

高尔基的整个童年都是灰蒙蒙的,他记忆的童年,快乐的事情很少,大多数是不幸的事情。

从4岁到11岁,7年时间,高尔基经历的苦难,浓缩了许多人一生的大部分苦难,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丧父,丧母,丧失亲密的朋友,冷酷的亲情,虐打,险些致命的疾病,远去的母爱,学校里同学们的鄙视和侮辱,家庭破产。

除了残疾和作业多,所有孩子可以经历的磨难,高尔基几乎都经历了,而且是反复经历了。

苦难的阴风惨雨,过早地凋谢了高尔基的童年。

苦难的电闪雷鸣,同时也淬炼出了高尔基,这个世界级的大文豪。甚至在一些权威评价中,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为什么是大文豪,我不知道。

但是他对事物观察的细致程度,令我叹为观止,小说里大量的比喻和细节的描写,就像绸缎上的精致的锦绣,那么华美,又有触碰心灵的柔软。

要想锤炼出一块精钢,首先得是一块铁,如果是块木头,只能锤成压缩板。

要想成为大文豪,首先得有天赋,还要有毅力。

从高尔基童年的历程里,就能看出高尔基有非凡的天赋和毅力。

他特别喜欢观察,对什么事情都好奇,喜欢外祖母的童话,喜欢外祖父的祈祷词,在祷告词中找错。记忆力惊人,但是又不循规蹈矩。把母亲教给他的诗歌,随便改成自己身边的故事。

高尔基还有着非凡的毅力,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高尔基没有受到他表哥逃学的影响,没有在同学的鄙视和欺负面前退缩,坚持读书,并且成绩优异。

在那样一个不幸的家庭中,在众多的痛苦下,高尔基可能被锤炼成魔鬼,也可能锤炼成天使。

为高尔基把握了这个方向的,就是他那个既善良隐忍,又会讲故事的外祖母。是高尔基的外祖母扶着这个幼苗走上了正路。

无尽的黑暗里一定要有光明。

外祖父和外祖母其实都是很善良的人,他们心中都有上帝。只是表现得截然相反。因为他们的社会家庭角色不同。

他俩的上帝看着不同,其实是同一个上帝。

就像一堵墙,有人觉得这堵墙很温暖,可以保护自己。有人却惧怕这堵墙,因为他总是冒犯这堵墙,却总被这堵墙撞疼。

外祖母爱这堵墙,外祖父怕这堵墙。墙都是一样的墙!

善良可亲的外祖母扶着高尔基这块顽铁,不让他乱动,乱蹦。而周围一切的人,特别是他的外祖父,拿着大锤,把高尔基锤炼成了一块精钢。

但是,这块精钢要想做成一把锋利的宝剑,外祖母和外祖父就无能为力了。

10多岁的高尔基就开始不愿意听外祖母的童话了,不愿意和奥夫相尼科夫的孩子们玩耍了,外祖父的话再也引不起他的兴趣了,表兄弟的到来只会让他恐惧。他自己开始搭建只属于自己的草棚子,他喜欢孤独了,他长大了。

高尔基长大了,家庭已经不给予他更多的锤炼了,他就到人间去了。

有些人的童年是幸福的,是家庭的宠儿,但他却是上帝的弃儿。

高尔基的童年是不幸的,是家庭的弃儿,但他却是上帝的宠儿。

读书的心得体会15

昨晚看了毕淑敏的一篇中篇小说《女工》,最大的感觉是,原来世界上真的有些人很坏,如果他是本性有毒的蛇,你就不要天真地以为他会改变。里面的坏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白二宝,一个是老姚。女主角是浦小提。背景是文革。白二宝喜欢浦小提,所以用了各种手段让浦小提最终嫁给了他,为他洗衣做饭生孩子放弃前程而支持他,利用完后在一脚踢开,不仅妻子,连孩子也一样。白二宝是个坏人,人性的丑恶在他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或许我太天真,我现在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都认为,如果爱或喜欢一个人,必定会照顾对方为对方着想。我以为人心都有柔软的地方,人都会爱自己孩子和亲人。但事实上不是,有些人,自私,厚颜无耻。特别是在爱情上,不要感动于他的殷切和关心,即使那时他对你是真的好,但得手之后,利用价值没有了之后,一样的是冷酷和残忍,而且没有半点其它善良的感情。我想,年轻的女孩子最容易被这样的骗局所打动,最容易认为如果一个人爱她那以后都会对她好,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少一点幻想,多一份清醒。

这篇小说还让我看到了在开始时读小学的一群人在这个社会大的浪潮里的痕迹,也就大概是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一群人。因为文革,从小学起的教育就被耽误,然后进入工厂,然后在四十岁左右这个既无法退休也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的年纪下岗。下岗,现在我才明白这个词鲜活而残酷的意义。浦小提他们当时进入的是重工业工厂,工作是翻重金属板,强酸腐蚀着衣物,一不小心就会连命都搭上去。然后,我才明白了什么叫工厂,什么是体力活,而白领,当初觉得光鲜现在感觉琐碎郁闷的工作,到底为什么在社会上人们仍认为不错。50年代出生的一群人,现在就是六十岁左右吧,生活在我们身边。

时间的洪流中,我们会慢慢长大,慢慢地发现你身边的世界的真实样子。只是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思考。不要甘于平庸。而像毕淑敏那样生活,是目前我感到的理想人生,当然,我无法有她丰富的经历,受过的苦,只是我要把自己的生活过好。生活,就是这样琐琐碎碎的事情的组合。

《读书的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